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凯发·k8(中国)-官方网站·一触即发|他离生的希望只剩这一小步 你能帮帮他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3:45    次浏览

杨威翻看为儿子在北京治病时的照片 杨威在接受治疗本组图片新文化报蒋盛松摄“我叫杨威,是长春市第167中学的教师,今年49岁,在岗位上奋斗了快30年,看着我的学生一批一批的踏入高中校园,奔向理想的彼岸,我感到骄傲和自豪,可正当我为教学上的成就感到幸福时,不幸却降临到了我的身上......祸不单行,我也感到了绝望,可当我看到孩子那无助的眼神,妻子那愁苦的脸庞,学生们期待的神情,我想我要与病魔抗争,给家庭温暖,将知识传授给学生,我爱我的家人,我还想站在三尺讲台上,你能帮帮我吗?”——来自一位英文教师的手写信一场旅游带来的灾难2013年8月,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,他在丹东的江边游玩,暂时放下了教书育人的责任,暂时放下了家中的重担,双脚浸泡在江水里,感受着这一刻的放松,突然一阵刺痛,右脚被江中不知名的虫子叮咬了一口,他不甚在意。又过几日,他要离开了,离开前,他再次来到了这个让他放松的江边,没想到,这一次又有一只虫子,向他来了一个永生难忘的“告别”。“他回来以后就开始发烧,一直不退,然后浑身无力。”妻子王女士看到本来身强体壮的丈夫,旅游归来后,缠绵病榻,浑身乏力,日益的消瘦下去,她疼在心中。原以为只是一个小感冒,可拖着拖着,两个月过去了,她才发现,事情不对了。“发现他的脾增大了,然后还有一些别的症状,这才觉得是有问题了,来医院检查,确诊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。”简简单单的八个字,放在之前,看上去是那样遥远与陌生,如今,却是套在杨威身上的索命咒,日日消磨着他的精神、生命、金钱及情感。一个家中两个病人“我们的孩子,10年前,14岁,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户外活动中,受到了惊吓,患了精神分裂症。”杨威说起儿子的时候一脸慈爱,全然没有因为儿子患的病症而觉得难以启齿,他认为儿子的病症是无妄之灾,可不幸患上了,只有努力去治疗,任何抱怨和后悔都是无用的。“他还小,却要一直用药物维持,我们不能停止为他治疗,因为他发病起来,会丢。”十年里,最让杨威夫妇担心的,就是儿子发病时的状态,面对他们,那看陌生人似的眼神,呆滞的表情,向外迈出的脚步,都是他们不能承受的痛,一次又一次,找回再丢失。“有一次,我们找啊找,在马路边看到他,他不认识我们,也不知道回家,我们就强把他带到医院去治疗。”杨威夫妇倾尽所有,债台高筑,一直在为孩子治疗,而王女士怕孩子无人看顾再次走失,只能辞去初中美术教师的职务,留在家中照看儿子。一家三口的生计落在了杨威一个人的肩上,“我是一个男人,男人就要有担当,我必须撑起这个家。”虽然他苦,但他从不说,原以为来一次轻松惬意的旅行,放下沉重,重新出发,可没想到,却成了一家人另一个噩梦的开端。 病情反复一波三折“一开始知道得这个病的时候,我以为没救了,医生说,有进口药可以医治,我当时就觉得心有底了。”3日10时许,新文化记者在吉大一院日间化疗病房,见到了这个心心念念着自己学生和家庭的患病教师,杨威。一身干净的家居服,一脸干净的笑容,如果不是他躺在病床上打着吊针,身旁放着需要服用的药物,真的无法想象,这个状态的他,就是医生口中的,再不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就可能无法救治的病人。“开始化疗的时候,很痛苦,可医生说能治,我都咬着牙坚持,我想活下去。”昂贵的进口药,他借钱也要输入体内,只为延续生命。一日一日的治疗,大把大把的医疗费,没有阻止住病情的发展。“医生告诉我,一代药不好使了,这个药是二代药,更好是的三代,但是是国外产的,还没有上市,如果这个药还是不好用,那就无药可医了。”两年的治疗,三四十万的医药费,还是没能让他痊愈,所有的担心和害怕,在2015年1月17日不幸化为了现实,杨威的病情再次恶化,出现了病变,只能做造血干细胞移植。“你两个妹妹都配型成功,鉴于你现在的身体状况,越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越好。”医生的通知虽然简短,可对于杨威来说,又给了他一个生的希望,他说,无数人在等待配型中逝去,相比而言,他觉得自己是无比幸运的。两个陌生人给予的力量说到自己的病情,说到无力负担的高额医药费,哪怕坦言自己曾绝望的哭过,杨威也一直都是面带笑容,没有丝毫勉强,在他身边,妻子几次哽咽落泪,他也只是笑着拍拍她的肩膀,传给她力量。杨威说,他的积极乐观,并不是天生的,而是这一次的生病,在他经历跌宕起伏的病情时,有这样两个陌生的病友,他们给了他坚强下去的力量。“一个是58岁的教师,他是骨癌,他特别乐观,他就跟小品里演的一样,说,‘我还有医保呢,我还没活够呢。’另一个是70多岁的老太太,她得了子宫癌、乳腺癌还有一个病我忘记了,但是当时她就跟我说,别看她都这么大岁数了,可她还没活够呢,只要有一口气在,多大的罪她都能受。”就是这样两个不屈不饶与病魔战斗的例子在身边,杨威也慢慢的坚强了起来。他想活下去 他能活下去 你能帮助他吗?3日11时许,在百忙之中,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的刘医师对杨威的病情做了简单的解答,刘医师介绍,杨威这样的情况最快做造血干细胞移植越好,因为他的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,如果再次发生病情突变,就没有做移植的必要了。“具体什么时间做,这还要看检查,他还能坚持多长时间,也不能确定,这都要看他个人的体质而决定的,目前,他两个妹妹的配型都成功了,但真要做移植时,我们还会再做细致的检查,看谁更适合一些。”刘医师表示,仅是做移植需要的费用就要40余万。11时30分许,王女士拿到了最新的骨穿的报告,谭教授看过报告后称,目前杨威的情况是可以做移植的,王女士听后大喘了一口气,她手里死死的攥着报告回到病房,将这样一个结果告诉杨威时,杨威也笑开了,他说,他会努力的活下去,他想活着,他还想照顾他的妻儿,他还想回到那个属于他的三尺讲台,他放不下他的学生,放不下还有可能犯病的儿子,“希望能有好心人,帮帮我,救救我,让我活下去。”生,对他来说,似乎触手可及,可因为已欠债20多万,再凑不到几十万的医药费,而变得遥不可及。